Saturday

总结一整年来的各种比赛的得奖名单

赛事
3月 第5届精武杯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
小低组
第7名 王家军(三年级) 陈祯禄华小(Subang Jaya)
第8名 梁浩星(三年级) Sekolah Sri Sinar (Cheras)
第12名 刘哲栋(三年级) 力行华小(Subang Jaya)
第13名 柯旭洺(二年级) 十一英里村华小(Cheras)
第14名 符传锐(三年级) 汉民华小(Puchong)

小高组
第6名 梁浩阳(六年级) Sekolah Sri Sinar (Cheras)
第16名 冯清汇(五年级) 力行华小(Subang Jaya)

5月28/29日 第20届天后宫杯学生象棋个人锦标赛
小低组
第10名 柯旭洺(二年级) 十一英里村华小(Cheras)

小高组
第4名 刘哲栋(四年级) 力行华小(Subang Jaya)
第16名 冯清汇(五年级) 力行华小(Subang Jaya)

8月 雪兰莪乙组公开赛--没有得奖者

10月26日 第二届沙登象棋交流赛
小低组
第4名 林杰胜(三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第9名 吴棋一(三年级) 育南华小(OUG)

11月16日 2008年国际中文书展《 第四届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
小低组
第7名 林杰胜(三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第9名 吴棋一(三年级) 育南华小(OUG)
第10名 方定远(三年级) 育南华小(OUG)
第14名 黄苡轩(一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小高组
第5名 熊振威(五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11月22/23日 第一届雪隆福州会馆杯 小学生象棋锦标赛
小低组
第7名 黄苡轩(一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第15名 王宗靖(一年级) 陈祯禄华小(Subang Jaya)

小高组
第9名 张君皓(四年级) 益智华小(Puchong)
第15名 熊振威(五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12月 雪兰莪福建会馆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
小学组
第3名 熊振威(五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第9名 张君皓(四年级) 益智华小(Puchong)
第11名 王家伟(六年级) 陈祯禄华小(Subang Jaya)
第12名 王家军(五年级) 陈祯禄华小(Subang Jaya)
第16名 黄颖而(四年级) 子文华小(Subang Jaya)

中学组
冠军 丘恩连(F5)八打灵公教中学
亚军 李俊宏(F5)八打灵公教中学

注:如有遗漏或失误,敬请通知

家长对孩子们学习象棋的影响

家长的态度和言行对少儿棋手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优至劣大致可分为三种:
A、积极配合型
B、任其发展型
C、横加干涉型

所谓积极配合型的家长通常具有较高教育认知水平或者对棋手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在技术上不满足于外在的输赢,而是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心理上注意调整和诱导子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家长虽然有时对子女的进步速度也产生不满和焦躁的情绪,但不表现为外在的训斥和埋怨,而是帮助子女寻找原因。此外能够认识到由于棋艺天赋的不同和对棋的规律的认识过程的差别,也不宜过份地强调与同龄棋手间的攀比。积极配合型的家长是教练和子女的有益的助手。除在教练和子女之间提供良性信息之外,还可以在家庭练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年龄小的棋童尤为重要。

任其发展型的家长对棋多为一窍不通,或者工作忙或是学棋好坏无所谓,基本上不参与子女的学习成长过程。他(她)们的任务只是接送孩子和交费。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完全靠自身的努力和兴趣在学棋。某种程度上更符合成才规律,至少没有来自负面的不合时宜的压力和打击。
  
比较任意发展型,横加干涉型的家长无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表现为急躁并且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干涉”有时是对的,甚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不一定正确并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那些天性较为敏感的孩子影响会更大一些,过份的指责和训斥无疑会折损孩子对棋的信心和兴趣,也不利于帮助孩子找出失利的真正的原因。

家长正确的定位应当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协助者而决不是统治者。家 长应尽量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比如在孩子输棋以后,只要他(她)态度上基本是认真的,就不要再去埋怨和责备,有的家长孩子输棋以后说,你要再这样,以后就不学了。类似的话说多了不会有好的作用。家长应尽量地体会孩子的心理,只有摸准了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应该去做什么说什么。

有一次笔者的一个学生在比赛中赢了一局比较重要的棋后流泪了,因为这盘棋他很危险,加钟以后才在混乱中拍赢了,旁边围了一圈人看。将死对方后由于激动由于兴奋由于不容易由于紧张气氛的突然放松,他没有抑制住自己的眼泪。而他的家长显然是没有充分体会竞赛对孩子的心理压力,当场说:“赢了棋还哭,真是神经病。”

(此篇幅转载自《少儿中高级班棋手的的培训实践与思考》)

总结:2008中国象棋班

敬爱的家长们:

回顾2008年,本象棋班(Subang Jaya)打从2007年的11月中旬开班迄今,已有一年的光阴。开始时只有5人,全都是陈祯禄华小的学生,他们是王家伟、王家军、张自诚、张自勇、黄启铭同学。他们上了一堂课后,就由本人第一次领军去参加2007年的雪兰莪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主要志在参与。十二月开始至一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当中也有不少人离开了。

根据2008数据,吉隆坡一年里共有七八个项赛事,雪兰莪只有两三项赛事,其中也包括雪隆乙组公开赛和国庆日象棋选拔赛。当中要数小学生比赛最多,比赛多反映出参与者众,可以讲中国象棋逐渐受到重视,多数社团都鼎力支持协办。相比他州的棋赛少得可怜,有者甚至没有中小学生赛。

尽管参与的人众多,可是我国馈乏“高级教练员”,没有属于“国宝级”人物的来执教,就算是前国家教练陈世森身在柔佛,已属退休状况。我们几位象棋教练充其量只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唯有战战兢兢尽我们的力量。所以,我们的象棋训练班很讲究下棋科学性的证据,开中残的讲解都需要“证据”。否则的话,同学们可要大走冤枉路,这可是误人子弟!很多时候,在执教的过程里,我不断的摸索教棋的门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法。再不然上网查询有关中国教棋方面的资讯。当中有错误或不当的,还请同学们以及家长们见谅。

坦白说,自己自知本身的棋艺到那里,很怕误导他人。如果当中的学生们(唯有佼佼者)有机缘受教于我师傅林秀文,那么棋艺将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他老人家虽然没有参加比赛,但是棋艺要数全马顶尖的,通晓弈理。迄今都从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象棋的艺术是学到老、活到老。从他身上学到以严谨的态度、勤奋的精神来研究象棋。

家庭练习
如果能的话,学生有兴趣进行家庭练习,但是要适度的,以每次30至60分钟为宜。家庭练习的方式主要有:A电脑及网络对弈 B解习题 C 打谱。不可过量的练习,恐怕会“走火入魔”。曾经有家长投诉过,孩子在校上课、回家后开口闭口都言棋,看棋书不明也强看,后来老师严禁下棋,除了象棋课时,后来情况大有改善。

上网下,最好不要随意下。比赛完后应把成绩记录下来,并分析自己的弱点。看看是布局还是中残局有问题。把电脑当做陪练,而不是游戏的工具。因电脑的程序是固定的,过一段时间,同学们就会感到自己与电脑相比进步了多少。与电脑或网上对弈的时间应以每方25分钟包干为宜。

到底要学习多久的象棋,才能停止上课?以下是中国象棋班在中国的情形,供参考用途。

初入阶段(1至3个月): 基本概念、简单杀王、基本战术和残局须知、布局原理及应用、例局分析等,标准实战50至100局

初级阶段(3至18个月):基本战术及战术组合、开局原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布局知识(包括所有常见布局的名称和主要变例的前几步走法)常用布局节目、中局基本理论、攻王技巧、基本残局知识等,标准实战200至300局。

中级阶段(18个月至36个月): 常用布局研究到10回合以外,比较熟练的掌握中局基本理论、大量的攻防技巧和战术组合练习、相对系统的象棋知识和实战能力,标准实战200至300局。

注:初/中级培训班频率以每周两次至三次最为多见,每次两小时,初学者年龄若以六/七岁为准,这样中级班则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而进入高级班,则以小学高年级为主。高级班每周四次以上,每次两个半至三个小时。

由于马来西亚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一星期上一次课,再加上缺乏教练,所以进度方面自然缓慢。中国的小孩子们从小学棋,佼佼者在13、14岁的年龄,然而以赵鑫鑫为例,他于2007年为19岁夺得了含金量十足的全中国象棋个人赛冠军。

究竟我们想让孩子们的学棋当中得到些什么?目前我本人白天从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常常接触与探讨教育的事务。也自问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何在?当今的教育制度又怎样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从贫穷到富裕,缺乏资源到享受物质,人们将寻找富有精神内涵的活动。那么,中国象棋这一古老而历久弥新的文化体育项目一定会焕发光彩。

新的一年里,“勇猛精进”不单是在学棋上,更重要的是在方方面面,希望同学们共勉之。


许老师 启
4 / 1 / 2009